所谓“红利”,“内卷”的底层逻辑

所谓“红利”,“内卷”的底层逻辑

其实底层逻辑一直都是极为简单的,一切皆交易,一切皆博弈。

说到底,供和需。所谓“红利”,“内卷”的底层逻辑插图

需求增加,供给不足或追不上需求的速度,就是红利期,这里的供给包括人才,商品,服务能力,也包括房地产,以及其他稀缺资源。

需求下降,或者需求饱和,供给仍在持续增加,就是进入内卷,供给方就很辛苦很煎熬 ,需求方掌握选择权和定价权。

用这样的一个简单逻辑,可以所有关于时代红利以及内卷的话题。

无关平台政策,无关道德素养,无关阶级划分。没有预制好恶,不依赖于某种天然正确。

但平台政策,产业政策可以对需求和供给产生严重影响,此外一些热点社会现象也会造成严重影响,比如过去几年因全球流行疫情,某些产业的过山车变化。

关注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趋势,并寻求相关因素才会找到一些合理的机会,比如苹果手机刚崛起的时候,anker敏锐的杀入了充电宝市场,就是一个红利期的神操作。智能手机的市场会带动充电宝的市场,很多企业都是慢半拍到慢两拍才反应过来。

那么红利期,竞争的关键是稀缺性,你能做别人不能做,你做的好别人做不好,你的价值就会放大,需求多,供给不足,你有稀缺性供给,你的议价能力就足够强,或者说博弈位置比较好,为什么早期程序员值钱,早期移动开发程序员值钱,都是因为稀缺性优势。当然,有些笨蛋掌握了博弈优势还不知道,自己傻呵呵贱卖自己,这是另一个故事。

到了内卷期,竞争的要点是成本,谁便宜就用谁。但很多人会理解错了成本,单纯以为人力成本等于成本,这是错的。成本是指基于单位产出,而不是基于单位时间。当然,也有时间成本,所以产出速度越快成本越低。

那么高收入阶层如何实现体现所谓低成本呢,其实旧文都说过,第一是你产出效率高,为啥让你们多练习AI,AI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出效率,三倍工资,五倍产出,老板会考虑你的。第二是你横向兼容性好,一专多能,对创业公司,中小企业来说,很多职位不想养全职的,或者就算养也不会有太多名额,你能身兼多个角色,可以在不同时刻去应急不同场合,这个对企业来说就会是很好的成本节约,也就是你的价值体现。而一专多能再配备AI做能力扩展,变成一强所专,那还了得。

0

评论0

请先

没有账号? 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