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思考逻辑?

如何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思考逻辑?

“ 对于重大的决策,要有安全思维与底线思维…”如何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思考逻辑?插图

01

今天来简单分享一下几个做决策的思考逻辑。

首先,做决策必须具备战略思维,要基于需求和“必要性”为思考的起点,而不是仅仅关注可行性。

举个例子来说吧。
有那么一段时间,我变得极度焦虑,总是想逼自己干点什么“迎难而上”的事情。
于是,我规定自己每周一定要读多少本书,每月一定要听多少课,甚至还会强制自己每天少睡一点,多拿点时间出来学习。

现在看来,这种毫无目的的“勤奋努力”,除了给自己造成一种我很努力、正在变得越来优秀的错觉外,对我的成长毫无帮助。

反而我现在每天在坚持的写作,倒不是因为它有多难,而是因为坚持写作对我来说显得尤为有价值、有意义。

从价值层面来说,它能倒逼我读书与思考,读书会让我的知识丰富,思考会让我的思维活跃。

从意义层面来说,它更是一个自我表达、自我修炼、自我觉醒的绝好方式。

02

决策的第二个思考逻辑是,要有规划思维–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

就拿我做项目的例子来说吧。我会把项目阶段都统一分为五个阶段:
1、概念阶段;2、定义阶段;3、计划阶段;4、执行阶段;5、收尾阶段。

前三个阶段为项目预案阶段,在这个阶段,要把模糊的事情(项目背景是什么?要解决什么问题?具体有哪些目标…)提前想清楚,再有针对性地拿出行动计划。

如果自己对要做的事情只知道个大概,大脑又处于模糊状态,那肯定不清楚自己具体要做什么。

而且,这种模糊和未知,会让人产生焦虑和恐惧感,这时候不顾一切地一头扎进去,并且放任随波逐流,那基本都到不了目的地。

所以,提前规划,把模糊的事情想清楚了,决策也就不会那么困难了。

03

决策的第三个思考逻辑,是必须要考虑风险。

因为,这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,都会受到概率的影响。
比如,天气预报会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 90%,而不会绝对地讲明天肯定下雨。

又比如,我去抄那些获得成功的人的作业,但即使模仿得一模一样,也不能保证我百分之百成功。

还比如,你上周刚解决一个难题,这周又碰到了同样的问题,于是你不假思索地采取了同一个行动,但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。

所以,对于重大的决策,要有安全思维与底线思维:
即使再安全的系统,如果没有预留冗余,也有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。

如果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就会导致极其危险的结果,那就需要有一个备用方案来避免它。

有时候甚至需要预先想象失败,“事前验尸”,思考可能导致错误起点的原因,以预见一些潜在的问题,在事情开始前就要想办法规避它们。

04

决策的第四个思考逻辑,是要有成本思维,考虑合理的“投入产出比”:成本投入过高,价值及收益偏低的事情,不值得尝试。

就比如,我衡量一个产品推广做得好不好的标准,
不是这个产品上投入了多少时间,经历了多少困难,付出了多少努力,做了哪些牺牲,
而是产品最终的利润目标是否完成,成本控制得怎么样,以及最终创造了多少品牌价值。

如果一名产品经理,兑现不了基本的收益和价值。
那么,这个产品就算是失败了。

另外,用我这几年的管理经验来总结,我觉得,在一个商业组织里,每一个决策下来,还要分析清楚这个决策符合谁的利益,会伤害谁的利益。

因为,利益受损的那一方,一定会有所反弹,如果处理不当,他们甚至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,来对抗决策的执行。

如果做决策的人都没有理解到背后的利益关系,只知道从“道理”和“技术”上下功夫,那就永远无法解决这个难题。

05

最后,总结一下以上四个决策的思考逻辑:

首先,战略思考的逻辑启发我:做正确的事远比用正确的方法做事重要得多,果没把自己做事的目的与意义搞清楚,就相当于犯了原则性错误,那做什么与怎么做都是徒劳。

其次,事前规划的逻辑启发我:做事先提前做好预案,“把模糊的事情想清楚”是关键,这值得我花更多时间!

再次,注重风险的逻辑启发我:对于重大的决策,要有安全思维与底线思维,思考可能导致错误起点的原因,以预见一些潜在的问题,在事情开始前就要想办法规避它们。

最后,考虑收益的逻辑启发我:关注最终成果和效益。在做决策时,不仅要关注过程中的付出,更要关注最终的结果。学会从利益分析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,理解各方的利益关系,才能让自己更好地把控住目标。

0

评论0

请先

没有账号? 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