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节气之「小暑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

二十四节气之「小暑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二十四节气之「小暑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插图

🌞二十四节气之「小暑」🌩️

【小暑】:小暑祛苦夏,万物繁盛,当避暑。“暑”,热的意思,小暑是相对于之后的大暑而言的,意思是还没到最热的时候。
【时间】:在公历7月7日前后(今天是2022年7月7日), 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。
【位置】:太阳到达黄经105度。

🌞小暑与农时
小暑的标志是结束梅雨时节和进入三伏天,它标志着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快结束了,高温天气即将到来;华北、东北等地方的雨季也将来了。小暑这一节气过后,南方应加强抗旱,北方应防涝。全国的农民都需要加强田间管理。

● 农谚说:“伏天的雨,锅里的米”,这时的雷雨普遍比较大,也会伤害到一些旱作物。
● “小暑一声雷,倒转作黄梅”,“倒黄梅”这是一种降水的征兆,必须做好抗旱、防洪的安全措施。
● “小暑热,棉花进行整枝不停歇。”大部分的棉花开始开花,要及时对棉花进行打理。

🌞小暑气候
“小暑过,一日热三分;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。” —— 随着小暑节气到来,气温一天天升高,但小暑还不是最热的时候,大暑才是。

南方的热与北方的热完全不一样。
● 南方“桑拿天”:不仅温度高,而且湿度也高;不仅中午热,而且早晚也很热。
● 北方“烧烤天”:尽管太阳暴晒得更厉害,但温度高、湿度小,而且早晚相对凉快。

这段时间是我国的主汛期,降雨量多少对全年是旱是涝最为关键。

同时,这段时间还是我国台风登陆的第一个高峰期,需要关注台风,避免造成灾害。

🌞小暑三候
■ 初候,温风至 —— 这里的“温风”不是温和的风,而是热乎乎的风,不过小暑的“温风”仅仅是“至”,更利害的在后面呢!
■ 二候,蟋蟀居宇 —— 炎热让蟋蟀离开了田野,跑到屋宇的墙根下避暑。
■ 三候,鹰始击 —— 老鹰已经受不了地面的高温酷热,转而到相对凉快的高空活动。

🌞小暑美食
小暑美食三宝:黄鳝、蜜汁藕和绿豆芽。

※ 藕
小暑节气有食藕的习俗。清咸丰年间,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。因与『偶』同音,民间也用食藕来祝愿婚姻美满。藕可以清热凉血,所以在夏季是最适合不过的食材。

早在南北朝时期,人们就发明了“灌蜜蒸藕”的方法,现在我们常吃的蜜汁糯米藕应该是这一路的传承。

在元代就有了成熟的制作藕粉的工艺,小时候,藕粉曾是我的最爱。

在唐代,苏州的“伤荷藕”是献给皇上的贡品。

※ 黄鳝
“小暑黄鳝赛人参。”鳝鱼因为它长长的身体像蛇,又被称为“长鱼”;又因它是黄色,所以俗称“黄鳝”。

黄鳝冬蛰夏出,常栖息在池塘、小河、稻田等带有淤泥的水中,小暑时节最为圆肥,肉质鲜嫩,不但少刺,而且营养丰富。

🌞小暑风俗
※ 晒伏
传说这一天是为皇帝晒龙袍的日子,因为日照充足,民间也会在这一天晒伏,梅雨季节过去了,将衣服暴晒在阳光下,除去潮湿和霉虫。记得小时候,我们家每年都要晒伏,我的任务就是拿一个小板凳,做着看着晒的衣物棉被,常常有些大人来跟我开玩笑,想起来特别有趣。

※ 翻经节
“六月六”对于寺庙来说,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,叫“翻经节”。

据说翻经节始于唐僧师徒取经归来,因忘了老龟所托之事,老龟将他们翻落水中,四人上岸后,赶紧把经书一一翻晒在巨石之上。

当然这一听就是虚构,真实的翻经节可能目的还是去潮防霉。我的家乡扬州,在隋炀帝时已有近10万轴经书。从春季开始,扬州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梅雨季节,经书容易发霉。小暑一到,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结束,僧侣们便把经书晾晒在烈日之下,以消除霉菌蠹(dù)虫。

小暑的花
※ 莲花
再见双头莲 —— 宋 · 吴芾
我来才见月初圆,两度池开并蒂莲。
嘉瑞还来非偶尔,悬知连岁有丰年。

莲花也称荷花,从周朝就有莲花的栽培历史。莲花高雅圣洁,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与莲花相关的文化现象,比如:佛菩萨的“莲花宝座”;会说话的人“口吐莲花”;喜庆吉祥,好事连连“并蒂莲花”;女子步态轻盈“步步莲花”;漂亮的小脚“三寸金莲”…

莲花不仅好看,莲藕也是美味的食材。夏天采摘的藕称为“花香藕”,秋天采摘的藕称为“桂花藕”。莲花“出淤泥而不染”,却正是淤泥中的莲藕,滋养着莲的高贵清廉。“身处污泥未染泥,白茎埋地没人知。”

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—— 宋 · 周敦颐 《爱莲说》

一首诗时间
※ 小暑 —— 当代 · 左河水
地煮天蒸盼雨风,偶得雷暴半圆虹。
旱南涝北分天壤,却有荷塘色味同。

※ 夏夜追凉 —— 宋 · 杨万里
夜热依然午热同,开门小立月明中。
竹深树密虫鸣处,时有微凉不是风。

0

评论0

请先

没有账号? 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