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签化思维是什么意思

标签化思维是什么意思

标签化思维是什么意思插图“内卷”和“躺平”你选哪一个?

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出现一个新词,从几年前的“给力"到现在的"内卷”和“躺平”,我们在不断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有趣地包装。
当大家忙着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自己的时候,我却发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词,这个词可以解释我们当前的这种造词行为。什么词? "标签化!

1、标签化思维是什么意思-什么是标签化

我自己理解的标签化就是将同一属性、同一类别的人事物打上一个特定的符号。
比如,最近常说的“躺平青年”就是代指那些对外在事物剧烈变化,内心却毫无波澜的一类人。
比如,我经常说自己是“文艺女青年”也属于一种标签化,还有大家经常看到的"80后”、“富二代”都是标签化。

2、标签化思维是什么意思-为什么要标签化

每一种行为和现象背后,都会有合理解释,以下是正蓝的一些思考。

①我们很懒
为什么年龄越小,越喜欢给自己或他人打标签呢?
因为年轻人越来越懒,懒得自己做饭,所以每天叫外卖;懒得去看一部完整的电影,所以在抖音上看电影解说;懒得去评价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办公室男生,所以直接管他叫“扁丝”;甚至在别人骂你、激励你或鼓励你的时候,懒得去回应,所以直接来一句“我是躺平青年”。
当你只需要用2-4个字就能解释一切的时候,何必用一整句话呢?

②我们很孤独
不可否认,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减少了60%以上的线下社交场景,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社交软件。
以前我们可以在一场活动中,通过聊天来了解彼此,然后找到兴趣相同的一类人,并成为朋友。
然而现在,我们只能通过社交软件上的自我介绍来找朋友,找知己,找合作伙伴。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自我介绍里加上"90后”、“北漂10年"自由工作者”等标签,其实就是为了让对方快速感知我和他是不是同一类人。
统一标签的人,未来做成交,一定会更简单,惺惺相惜嘛。(跑题了,这篇不是营销教程)
其实,打标签并不能帮助我们缓解孤独,只能让我们感觉自己身边有很多朋友而已。真正的社交,还是需要面对面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和想法,这样才能让你收获社交的快乐。

3、标签化思维是什么意思-标签化有什么好处?

上面聊的内容有一些消极,但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去看待,那么标签化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?

①逻辑梳理
标签化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有效的逻辑梳理,然我们能快速从混乱走|向秩序。
那我自己举例子,我之前对自己的付费社群定位就不太清晰,今天看到这个项目很赚钱,就带着大家去尝试,明天看到那个项目有流量,又换了。后来我发现,其实无论项目怎么换,最终还是要依赖于一个个新媒体平台,于是我就把平台名称标签化了。所以,现在我的会员星球输出都是以私域流量、豆瓣、小红书、知乎等这样的标签来进行的,方向越来越清晰了。
当然,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比如印象笔记上的标签可以帮助你快速找到|想要的内容,说桌上的标签可以帮你区别文件类型,微信上标签可以帮你做用户分类。

②化繁为简
我们可以为“懒”创造标签,就可以为“复杂”创造标签。
说个有意思的事情,我其实有轻微的强迫症,尤其是在文件整理和归类这方面上。
以前,我经常会为一个文件夹的取名和相同文件类型的归类而烦恼。比如,有一个视频教程,我就会苦恼是到底把它放进“文档"这个文件夹里还是“视频”这个文件夹里。
但现在我会直接把它丢进一个叫做"3天内学习”的文件夹,这样既能快速归类,由能提醒我不要让好的资源落灰。

③快速定位
定位对于自己或者他人都很重要,也是所有营销动作的第一步。
当你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的业务方向或者潜在客户时,就可以使用标签法来解决。
比如当初我为自己的付费会员做目标用户画像,就是根据“副业赚钱”、“新媒体从业人员”这两个标签来进行的。当你有了最初的几个标签,就可以继续细化这个标签下用户的其它细节,比如"1-3年的新媒体人”。

Ok,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, “标签化”并没有问题,它是现阶段互联网生态下的必然产物。
但是如何去使用标签,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,我更喜欢把标签作为自己精进的一种工具,而不是作为自己懒散的一种借口和包装。

评论0

请先

没有账号? 忘记密码?